華人「潤」日掘金 直擊小鎮變香港
2024年5月7日

日本擺脫迷失30年,股樓飆升,政府亦一改島國心態,推出連串優惠政策吸引資金及人才,正值中國內捲及香港經濟轉型之際,大量華人湧入掘金。本刊記者直擊港人移居熱點福岡,一探這個老舊小城,如何搖身一變成香港,人、財兩吸。

華人想「潤」,日本想吸,此消彼長之下,日本能借勢走出迷失嗎? (法新社圖片)
華人想「潤」,日本想吸,此消彼長之下,日本能借勢走出迷失嗎? (法新社圖片)

撰文:郭顯通 本刊記者

日經指數升穿四萬點、日本打工仔於「春鬥」(每年春季舉行的勞資談判)大勝,得到33年來最勁的加薪幅度(5.28%),通脹已連續三年出現〔圖一〕……日本央行隱忍數年,終於有信心取消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政策,這些跡象似乎顯示經濟已復甦,人人齊聲歡呼「迷失三十年」成為歷史!

且慢!日本已解決「深層次矛盾嗎」?事實上,截至去年9月,日本老年人口比例仍創歷史新高,出生人數卻跌破八年新低,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在日本,有一個城市既是年輕人口比例最高,同時人口增長也最快最勁〔圖二〕,以為是東京及大阪嗎?非也!答案是福岡。

福岡有個香港夢

相信港人對福岡印象,大多數停留在「鄉下地方」,皆因當地無論機場面積,抑或每日航班都及不上香港的三分一;跟東京、大阪等日本城市比較呢?福岡更加是「落後」,當地看起來地廣人稀,生活節奏都比較慢。

然而,很多人未必知道,這個「鄉下地方」查實雲集了全日本最優秀的青年,而且在長期處於「少子化」的日本,福岡無論人口增速及數量都是冠絕全國,究竟它是如何辦到?「福岡經驗」對日本步出「迷失30年」有何啟示?

記者帶着這些疑問,坐了3.5小時飛機一一拆解,殊不知一抵埗已經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站在東區照葉人工島「Island City」前,記者乍看之下,還以為自己身處香港「CBD2」啟德,皆因眼前只有這兩幢福岡市罕見的百六米高塔及一堆住宅。

再來到原為福岡政府翻新的一所位老學校,後來成為初創中心──Fukuoka Growth Next(FGN),福岡銳意將其打造為「日本矽谷」的基地。故事要由福岡出現了一位年輕市長說起。

時間回到2010年,僅35歲的高島宗一郎當選福岡市史上最年輕市長。其後,他訪問西雅圖深受啟發,希望能將當地創業生態,複製至福岡,目標是孕育出第二間亞馬遜及微軟。

於是,他請求中央政府,批准福岡以「創業」為戰略定位,結果成功爭取,旋即在當地出台一連串政策,包括降低新公司企業稅、提供便利簽證,還放寬全市規劃制度、重建市中心和無線網絡等。

事實上,「福岡夢」的終極目標是成為香港,劍指金融城市,那是後話。無論如何,正因市政府推出優惠措施,成功距離「終極目標」邁出一大步。事關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前往當地創業及營商,當中還包括香港人。

「現在預約睇樓的客人,已經排到2025年。」「香港人在福岡」由港人夫婦Sally和Ben創立,於6年前來到福岡定居,現專門提供各種在地支援服務,尤其是住屋。到訪當天,他們辦公室的電話響鈴此起彼落,通通都是查詢移居事宜。

離港前,夫婦從事數碼營銷,享受二人世界,不過仍然難逃被香港通脹壓迫得喘不過氣,反觀在福岡,他們嘆盡「日圓貶值到五算,錢好使過香港」的生活。

目前,Sally管理約三百套房,上年起碼促成70宗成交,下星期已準備接待數個香港客人。「他們看淡香港前景,趁香港生意還做得住,盡快抽身」。

近年香港經濟轉型,中小企叫苦連天,愈來愈多香港老闆索性轉戰日本,當中涉及各行各業,包括貿易、印刷及餐廳等,「他們大多是七十後,年薪由六、七十萬,到過百萬都走」,Sally分享。

Sally(左)與她的團隊。 (郭顯通攝)
Sally(左)與她的團隊。 (郭顯通攝)

俞培雄就是年薪過百萬的香港精英。移居福岡前,他任職Fortune 500強企業Kello OCG中國區總經理,又曾任跨國軟件企業Infor Global Solution銷售主管,在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香港都創過業,熟知各地企業文化。

有見2019年,香港非常「無癮」,發現福岡「創業簽證」最易辦,而且市政府會介紹會計師、協助他申請簽證及開銀行戶口,免卻了外國人創業的大麻煩,於是良禽擇木而棲。目前,他在福岡做進口及銷售沿海艇的生意。

本非一線城市都如此積極發展,更莫說全日本了!「搶人才」乃日本國策,從數字可反映出,近年島國保護主義心態有變——據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截至2023年底,日本在留外國人數為341萬,82萬為中國人,達24%,創歷史新高。

「中日文化相近由來已久,兩地交流頻繁,華僑人數本就是在日外國人之首〔圖三〕。」九州大學經濟學研究院國際經濟經營部門主幹教授加河茂美專攻國際經濟,接受本刊訪問時這樣表示。

加河茂美指出,「日本經濟的缺點在於利息太低」,因此對海外投資者來說一直不吸引。 (郭顯通攝)
加河茂美指出,「日本經濟的缺點在於利息太低」,因此對海外投資者來說一直不吸引。 (郭顯通攝)

另一邊廂,中國「潤」潮從未間斷。去年3月,「移民」一詞在百度檢索急升後,全中國無論是富豪階層,還是小康家庭都拼命「潤」!《紐約時報》評估,中國人每月轉移資產金額達到500億美元。

問題是中國人要「潤」,目的地通常都是英美澳紐等西方國家(香港人也如是),日本從來並非移民首選,中國人為何由「反日」變「潤日」?原因當然不是國仇家恨,而是很現實的柴米油鹽啊!簡單而言,就是移民成本較低。

——節錄自5月號《信報財經月刊》